今年以来,若羌县残联紧紧围绕“抓重点、攻难点、促亮点”工作思路,坚持做到“三抓”推动残疾人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一、抓宣传教育,打造过硬残联工作队伍
一是抓学习教育。为提高残联队伍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在加强队伍学习教育上下功夫,用力气。每周五下午为县残联机关雷打不动集中学习日,重点学习各级党委、政府大政方针政策以及时事信息,国家和自治区、自治州有关残疾人的政策措施以及会议文件精神等,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实行每周一工作例会制度,重点加强与乡镇、村(社区)基层残联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通过以会代训、代学的方式,切实提高基层残联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抓廉政教育。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努力打造清正廉洁残联队伍。除了加强对新颁布《廉政准则》、《条例》的常态化学习,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上下联动配合抓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并按照 “一岗双责”要求,制定了《若羌县残联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实施方案》、《若羌县残联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行细化分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与年度目标考核捆绑挂钩,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同时,积极主动与县纪检委加强联系,凡重要会议都邀请纪检委参加,重大事项及时报告,每月按时报送相关材料,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监督。
二、抓精准扶贫,全面加快残疾人奔康步伐
一是对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精心部署。结合当地残疾人工作实际,对残疾人精准扶贫和奔康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强调充分发挥县政府残工委作用,落实责任目标,健全联动机制,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共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二是建立健全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县委、县政府成立以分管残联领导牵头的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县残联制定《若羌县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主体责任,确保工作落实。三是建立残疾人精准扶贫档案。依据全国残疾人基本状况服务和需求专项调查结果,针对数据库中标注为“农业户口收入低于国家贫困线”和“农业户口收入低于自治区定贫困线”残疾人信息,认真进行审核比对,将符合条件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坚持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同时制定干部结对帮扶及遍访计划,将贫困户帮扶及遍访责任明确到干部头上,做到干部工作到户,责任明确到人。四是打造全民扶贫工作合力。广泛宣传残疾人建档立卡相关政策,积极接收社会监督,并通过公布和接听群众热线电话,为群众解疑释惑,让群众明白政策。同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作用,把政策讲清、把要求说明。各村(社区)还在宣传栏内张贴通知,通过口头讲解等,增强工作透明度,努力使精准扶贫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抓特色亮点,提升残联工作层次和水平
(一)深入开展创建“无障碍进家庭示范县”活动。本着重度残疾人优先、老残一体残疾人优先和急用先改、先易后难原则,目前已经为2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坡道、楼梯扶手、卫生间、热水器等方面的个性化无障碍改造,累计投入资金16万余元。
(二)大力推进“康复服务进家庭”活动。投入资金10万元与县医院联合开展“康复服务进家庭”活动。定期安排医生上门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康复功能训练服务,每次服务时间不少于1小时,全年服务每人不少于6次,以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迄今已有126名重度残疾人接受了训练服务。
(三)举办庆祝全国助残日先进表彰和专场文艺演出活动。5月13日,举办迎庆第26个全国助残日先进表彰活动,隆重表彰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以及若羌县“十二五”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同时还为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和“燃油补贴”、“阳光家园计划”项目资金。5月26日晚,举办庆祝全国助残日专场文艺演出。这次演出也是若羌残联历年来投入力量最大、取得演出效果最好的一次演出,演出规模、演员阵容、节目编排、演出水平、观众参与度等都体现了若羌残疾人文艺演出最高水平,赢得了现场观众及社会各界普遍好评,有力宣传和扩大了残疾人事业影响。
(四)精心组织实施“听力助残”活动。抓住庆祝第17个全国爱耳日契机,协调县医院为234名听障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听力检测和听力咨询服务,并邀请县医院医生深入乡村、社区为群众提供免费听力检查、义诊服务。同时,两次邀请自治区残联助听器验配师及自治州残联工作人员,对66名听力残疾人进行全面筛查,并提供康复咨询服务,为28名符合条件听障患者配发助听器。
(五)积极推进白内障免费复明工程和辅助器具适配项目。对186名眼疾患者进行认真筛查,并准备近期组织符合条件的27名白内障患者到自治州人民医院实施复明手术。对1123名残疾人康复需求状况进行摸底调查,筛查出650余名贫困残疾人需配备辅助器具。结合州残联支持,已为293名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
(若羌县残疾人联合会 王建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