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海县残联互帮互助,共育民族团结之花

发布时间:2016-05-10来源: 点击数:

福海县残联现有干部职工9人,由汉族、哈萨克族组成。内设3个科室:康复、教就、办公室。全县各类残疾人4731人,占总人口的6.49%。

近年来,福海县残联立足本单位工作实际,把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与履行残联职能结合,全体干部紧密团结,在工作中、生活中相互了解、相互支持,互帮互助,“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民族团结之花尽情绽放。2014年9月被福海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015年7月创建地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长期以来,福海县残联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常抓不懈,结合业务特点,制定了民族团结建设工作五年规划;每周业务和政治理论学习采取“双语”交叉学习;将其纳入残疾人工作各项工作中,多次召开会议学习民族团结工作有关文件,研究制定了《福海县残联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实施方案》,为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定了办公室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明确专人具体负责民族团结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工作任务,明确责任,有效推动民族团结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广泛动员,营造氛围。把宣传教育工作做为民族团结活动的抓手,召开座谈会方式,采取了多种形式,在干部群众及残疾人中广泛开展了民族宗教理论和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近年来,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共计10余次,累计参加人数达300余人次;在办公楼墙上制作了1块民族政策宣传栏,在楼道、办公室制作了“双语”提示牌、悬挂了民族团结宣传标语;把远程教育站点作为宣传民族政策,民族团结主要的主阵地,利用党员活动室的远程教育网络、采取分批分次的方式,累计100余人次受教育。

三是丰富载体,高位推动。扎实开展“双语”学习活动,每天上午集中一个小时学习“双语”,利用远程教育站点,“结对子”帮学、各类比学活动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有效增强了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以“五个好”为活动内容,以“五个一”为活动载体,推动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增强残联综合楼各族干部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增进民族感情,促进各民族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谅解,营造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浓厚社会氛围。

四是典型带动,引领示范。开辟了民族团结专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工作,把福海县近年涌现出来的好人毛医生,团结大哥库尔曼别克,好大姐张荷素等民族团结模范事迹公示出来,引领大家写写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交流协作,大力宣传报道在残疾人事业中涌现出来的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发展、共创和谐的先进典型,2014年9月福海县残联理事长古丽米拉.哈德尔别克荣获县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15年1月被阿勒泰地区政协工委授予“民族团结模范”荣誉称号。以身边事教育带动身边人。

(福海县残联)